http://mook.u-car.com.tw/article21.html
Mercedes-Benz 的新一代立體 3D 品牌識別標誌中,將品牌精神重新定位為「魅力」、「責任」與「完美」三大核心價值,而在「魅力」這個部分裡,又以傳承自 W25「Silver Arrow(銀箭)」的速度,以及來自 AMG 性能改裝部門的性能魅力最吸引人。
儘管 DMG(Daimler-Motoren-Gesellschaft)與 Benz & Co 尚未合併成 Daimler-Benz AG 前,便相當熱衷賽車運動,且早在 1894 年即投身賽車運動,便深信賽道上的勝利,可造就品牌的歷史與傳奇,在 1908 年即以 Benz Grand Prix racing car,由法籍車手 Victor Hemery 於 6 月 1 日在莫斯科聖彼得堡大賽奪冠,同年 7 月 7 日的 French Grand Prix,Victor Hemery 亦拿下第2名,同隊賽車則是分別拿下第 3 與第 7 名,成為唯一全隊完賽的車隊。更有趣的是,當年擊敗 Benz 車隊的冠軍,便是駕駛 Mercedes 賽車的德國選手 Christian Lautenschlager,而這段故事,也見證了 Daimler(Mercedes 車隊)與 Benz 在競賽裡爭鋒的歲月。
此外,1909 年時,Benz 還推出了全球第一輛時速超過 200km/h、至 1924 年前都仍稱霸陸地上最快速度紀錄(228.1km/h)的「Blitzen-Benz(閃電賓士)」:Benz “lighting Benz” 200hp racing car,不過,真正讓 Mercedes-Benz 在賽車場上一戰成名的,絕對非 1934 年登場的 W25「銀箭」莫屬。
銀箭傳奇的開始
Mercedes-Benz W25 賽車的「銀箭傳奇」,始於 1934 年 6 月 3 日、正式出場 German GP 賽事的前一天,由於當年的 Gran Prix 採用了新規定:參賽車輛扣除輪胎、汽油、機油與冷卻水後,總重不得超過 750 公斤,結果儘管 W25 賽車已大量地採用了輕量化的設計,但車身的重量仍然超過了 1 公斤,眼看著下場時間將近,重新進行結構或設計的改變可能已來不及。於是,車隊經理 Alfred Neubauer 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要求車隊技師利用一晚的時間,將 W25 鋁合金車體上的白色塗漆全部刮除,裸露出鋁合金的金屬原色:銀色。
這個特殊的工法,不僅達到了賽車減重 1 公斤的目標,也至此改變了 Mercedes-Benz 賽車的塗裝,由白色更改為銀色,並讓這輛搭載 3.4 升直列 8 缸引擎、可輸出 354hp 馬力,且首次出賽便拿下 German GP 賽事冠/亞軍的 W25 ,獲得一個傳奇的名字:「Silver Arrow(銀箭)」。
1935 年是 W25 與 Mercedes-Benz 車隊獲得傲人勝利的一年,W25 賽車取得了 11 個大獎賽分站的 9 個冠軍,協助車手 Rudolf Caracciola 拿到 6 場個人冠軍,贏得 European Championship(FIA Formula 1 一級方程式賽車組織的前身)車手積分冠軍的頭銜,成功地壓制住了當年的勁敵:Auto Union(即今天的 Audi)車隊,打造了當年賽車界中的不拜神話。
值得一提的是,Mercedes-Benz 與 Auto Union 這 2 支當年最強悍的賽車勁旅,為了爭奪世界最速賽車的頭銜,還曾於 1937 年 5 月時,於德國著名的 Avus 跑道上,舉辦了一場沒有車重限制的賽車,結果 Mercedes-Benz 於 W25 上,植入一具擁有 570 匹馬力的 5.6 升 V12 引擎,一舉把極速提升到 370km/h 的境界,且寫下賽道平均時速 162.5km/h 的紀錄,直到 1958 年才被人打破,至今仍膾炙人口。
鷗翼銀箭戰後登場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 年間)終於劃下句點,經過 10 年的休養生息,賽車運動也再次隨著景氣的逐漸復甦而重新興起,於是戰前的 Grand Prix 常勝軍:Mercedes-Benz 車隊,也在 1952 年時,推出了第二代銀箭賽車、一款擁有經典鷗翼車門設計的 300 SL racing sports car。
300 SL racing sports car 的鷗翼車門,其實就和 W25 賽車之所以被稱為第一代「銀箭」一樣,都是一場美麗的意外,因為當 1951 年 Mercedes-Benz 決定重返賽車世界時,最初是以 4 門房車版本的 Mercedes-Benz 300 進行開發,但 4 門房車的車重,讓它根本無法與對手競爭,所以工程師們索性重新打造這輛賽車的車體與結構,採用可兼顧剛性與輕量化的三角鋁合金管來製造車架,結果因此造成它的車門門檻比一般賽車更為突出,甚至無法裝上傳統側開式車門,也因而才替 300 SL racing sports car 設計了這個已成為車壇經典的鷗翼式車門,並於 2 年後的 1954 年,推出它的市售量產版本:300 SL Gullwing。
300 SL racing sports car 推出後,很快地,就像 W25 一樣,也立刻在賽車場上又掀起一陣銀箭旋風,除了於 1952 年 11 月成功征服長達 1,930 英哩的嚴苛路線、拿下 Carrera Panamericana Mexico 墨西哥泛美越野賽的冠軍外,還於同年獲得過法國 Le Mans 24 小時耐久賽的冠軍、義大利 Mille Miglia 耐久賽的亞軍,戰果輝煌。
含淚暫別賽道
就在 300 SL racing sports car 席捲 1950 年代的耐久賽與越野賽時,1954 年,Mercedes-Benz 推出了他們二代大戰後的第一款 Grand Prix 賽車:W196 R。
延續「銀箭」精神、與 W25 和 300 SL racing sports car 同樣採銀色金屬原色塗裝的 W196 R,是 Mercedes-Benz 有史以來最成功的 Grand Prix 賽車之一,搭載了一具排氣量 2.5 升之直列 8 缸引擎,可輸出 290 匹最大馬力,極速高達 305km/h,是當年性能最強悍的賽車,且在 3 位傳奇車手:Juan Manuel Fangio、Stirling Moss 與 Karl Kling 的駕駛下,包辦了 1954 年與 1955 年的 13 場 Gran Prix 分站的 10 個冠軍、2 屆車手積分冠軍。
至於同時期另一輛 Mercedes-Benz 的傳奇賽車:300 SLR racing sports car,則是在英國車手 Stirling Moss 及副駕駛 Denis Jenkinson 的操駕下,於 1955 年的 Mille Miglia 耐久賽中,以平均時速 157.65km/h 的速度、橫越 1,600km 的路程,拿下賽事的冠軍。遺憾的是,1955 年 6 月 11 日時,出戰法國 Le Mans 24 小時耐久賽的 Mercedes-Benz 車隊之 49歲車手 Pierre Levegh,駕駛著 300 SLR racing sports car 正要超越隊友時,發生了嚴重的碰撞,連車帶人衝進擠滿觀眾的看台,結果造成了賽車史上最沉重的悲劇,共計 82 名觀眾身亡,120 名車迷受傷。
這場在賽車運動史上被稱為「利曼災難」的意外發生後,Mercedes-Benz 車隊不但立刻將 Pierre Levegh 的遺體與損毀之賽車帶回工廠所在地 Stuttgart,向這位英勇的車手及其家人致敬,同時決定立刻由賽車場上退出,以表示對罹難車迷和 Mercedes-Benz 車隊支持者的歉意。而在這次事故後,雖然意外的發生原因並不在於 Mercedes-Benz,但瑞士卻因此全面禁止賽車運動,且原廠還宣布停止以廠隊身分參與方程式賽車長達 30 年之久。
AMG的出現
離開方程式賽車後,Mercedes-Benz 在 1960 年代以非原廠車隊的形式,轉向投入挑戰更高的越野賽車領域,不但在 1960 年與 1963 年,以 300 SE rally car 拿下歐洲越野錦標賽的冠軍,且在 Acropolis 越野賽、德國越野賽與東非越野錦標賽中,也都可以看見 280 E rally car 或 500 SLC rally car 等 Mercedes-Benz 越野賽車遙遙領先的鏡頭,成績不俗,但直到 1980 年代, Mercedes-Benz 才正式重返賽道,而且在 1986 年至 1996 年間,與瑞士車隊 Sauber 合作,推出 Sauber-Mercedes C9 Group C racing sports car 與 C11 Group C racing sports car,打敗 Aston Martin、Jaguar 等強敵,拿下 1989 年 Le Mans 24 小時耐久賽的冠軍與世界 GT 原型車錦標賽的雙料冠軍。
1988 年,Mercedes-Benz 更與當時還只是 Mercedes-Benz 知名改裝廠、今天已是原廠性能車部門的 AMG 合作,以 AMG Mercedes 190E 2.5-16 EVO II 正式攜手進軍當年相當風行的 DTM 德國房車錦標賽,並迅速於 1989 年成為了最成功的車隊,且協助 Klaus Ludwig 與 Johnny Cecotto 這 2 名賽車手締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 7 勝記錄,1994 至 1995 年間,Mercedes-Benz 與 AMG 聯手打造的 C-Class DTM 賽車,更幾乎已成為德國房車錦標賽的代名詞,且至今都是 DTM 裡最強悍的參賽隊伍。
1988 年,Mercedes-Benz 正式與 AMG 合作,以上圖中之 190E 2.5-16 EVO II 進軍 DTM 德國房車錦標賽,並於 1989 年協助 Klaus Ludwig 與 Johnny Cecotto 這 2 名賽車手締造了 7 勝的記錄,且在 1994 至 1995 年間,以下圖的 C-Class DTM 賽車繼續蟬聯車隊冠軍。
AMG 是一間 1967 年時、由創辦人 Hans Werner Aufrecht 與 Erhard Melcher,在 Hans Werner Aufrecht 的出生地、德國 Grossaspach 的一間老舊木頭工廠內,取 Hans Werner Aufrecht 的「A」、Erhard Melcher 的「M」,以及工廠所在地 Grossaspach 的「G」,所成立的改裝工廠,擅長 Mercedes-Benz 引擎的改裝與調效,至今仍堅持每具引擎都得遵照創廠以來未曾妥協過的「One Man,One Engine」法則,從安裝曲軸、調整凸輪軸、配線到加注機油,全都只能出自同一名技師之手,與原廠擁有十分深厚的革命感情,且於 1993 年首度與 Mercedes-Benz 在賽車場外結盟,推出第一輛道路版市售跑房車:C36 AMG,最後甚至在 1999 年加入 Daimler AG 集團,成為原廠旗下的改裝部門,也是 Mercedes-Benz 發展高性能車款時不可或缺的幫手。
重返 F1 聖殿
重返賽道的 Mercedes-Benz,當然沒有忘記要回到賽車運動的原點:F1,於是 1994 年時, Mercedes-Benz 在短暫的與過去在 GT 賽事中的戰友:Sauber 車隊合作後,1995 年起,Mercedes-Benz 轉而與英國老牌車隊 McLaren 車隊合作,以著名的 MP4-10 引擎,重新回到了熟悉的 F1 賽道上。
與 McLaren 結盟後,由芬蘭車手 Mika Hakkinen 所駕駛的 McLaren-Mercedes MP4-13、MP4-14 組合,不但於 1998 年與 1999 年連續獲得 F1 車手總冠軍,也讓 McLaren-Mercedes 拿下了 1998 年的車隊總冠軍,此外,2007 年英國車手 Lewis Hamilton 的加入,還讓他在第 2 年(2008年)便榮膺 F1 史上最年輕的冠軍車手,當時僅 23 歲 9 個月 26 天。
2009 年 11 月,結束與 McLaren車隊的合作關係,僅單純地成為引擎供應商後,Daimler AG 與 Aabar Investments PJSC 聯手買下 75.1% Brawn GP 車隊的股權,宣告 Mercedes-Benz 將以原廠車隊:Mercedes GP Petronas 挑戰 F1,並請來 7 屆 F1 車手冠軍、「車神」Michael Schumacher 與年輕小將 Nico Rosberg 出馬,決心重返榮耀,再續第一代 W25「銀箭」的速度魅力。
再續銀箭傳奇
結束與 McLaren 在賽車場上的合作後,Mercedes-Benz 也結束了與 McLaren 共同生產 McLaren SLR 超跑的規劃,轉而將開發新世代銀箭超跑的重責大任交給旗下 AMG 部門,並於 2009 年的德國 IAA 法蘭克福車展上,推出了一款向 300 SL Gullwing 鷗翼跑車等銀箭前輩們致敬的 SLS AMG。
為了要打造一輛性能出眾的超級跑車,而且還得傳承 300 SL Gullwing 的傳奇榮光,Mercedes-Benz 與 AMG 背負著沉重的壓力,因為 SLS AMG 是 Mercedes-Benz 第一輛完全由 AMG 所研發的新世代超跑,加上 McLaren 隨後也宣布了將自行開發 MP4-12C,所以 Mercedes-Benz 自然有著「不能輸」的壓力。
SLS AMG 是 Mercedes-Benz 目前旗下市售車型中,性能表現最強悍的超級跑車,配置了 AMG 著名的「63 系列」強力引擎,以 6.2 升 V8 自然進氣的設定,可提供高達 571 匹的最大馬力,且配置了 Mercedes-Benz 首具 7 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0~100km/h 加速僅需 3.8 秒、極速可達時速 317 公里,用出色的性能數據,向老大哥 300 SL Gullwing 致敬。至於外觀與內裝方面,SLS AMG 則是同樣傳承了 1954 年 300 SL Gullwing 的設計和鋪陳,以絕美的鷗翼式車門造型登場,裡外皆散發著迷人的速度魅力,是 Mercedes-Benz 新一代立體 3D 品牌識別標誌中,最能代表「魅力」的第一塊拼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