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www.modelclub.cn/thread-48894-1-1.html

 

 

 

 





銀箭是CMC最有特色的賽車系列。但由於其發行時間跨度較大(1999年開始至今),而且具體車型和號碼衆多,要想全部收齊也是比較困難的事情。我自己的收藏目標相對簡單:每款車型裏選擇一部收入,車型收全爲止。隨著最後一部Mercedes-Benz W25 #20的終於拿到手了,收藏任務也算基本完成。這裏和大家分享,同時也給有以後收藏CMC銀箭的朋友做個參考。
PS:每個賽季是由一些列大獎賽(Grand Prix,也就是分站)組成的。在那個年代,只有其中一小部分大獎賽被稱爲Championship Grand Prix(冠軍大獎賽),即這些分站的名次和積分會被用來統計和決定年度冠軍車手(注:1934年沒有設置年度冠軍車手獎)。但其他衆多Non-championship Grands Prix(非冠軍大獎賽)也同樣經典甚至更有意義。所以,我收藏的路線基於車型和比賽而非車手,因爲經典的比賽更凸顯賽車和車手和的偉大。

爲了讓這個帖子顯得專業點,讓我從銀箭的背景開始介紹。

定義:銀箭(英文Silver Arrow,德文Silberpfeil)通常是指在1934-39年間以絕對優勢統治歐洲汽車大獎賽(Grand Prix)的Mercedes-Benz(奔馳)和Auto Union(汽車聯盟)的一系列賽車。同時,1952年的Mercedes-Benz 300 SL和1954-55年間的Mercedes-Benz W196(W196S和W196R)也被稱爲銀箭賽車。另外,現代的一些銀色塗裝的Mercedes-Benz賽車也被車迷親切地冠以銀箭的稱號。

來由:在引入了贊助商塗裝之前,最早的賽車都是身披代表國家的傳統顔色(如意大利的賽車紅rosso corsa,英國的賽車綠和法國蘭等)。同樣,德國賽車也有自己的傳統顔色-白色。早年,最有名氣的身披白色塗裝的賽車是Mercedes-Benz SSKL(由Rudolf Caracciola駕駛贏得1931年的Mille Miglia比賽)。它也因爲白色的車身被稱爲White Elephant(白象)。詳細請參見此帖:http://www.modelclub.cn/thread-43266-1-1.html
一個廣爲流傳的故事講述了德國賽車從白變爲銀色的開始(也正是銀箭的誕生):當時歐洲大獎賽的管理機構(AIACR)在1934年引入了新的規則,限定車身重量不能超過750kg。當Mercedes-Benz車隊準備使用新的賽車W25參加德國Eifelrennen站的比賽時,前一天突然發現車輛超過了限定重量達到了751kg。作爲車隊經理的Alfred Neubauer和車手Manfred von Brauchitsch決定刮掉車身白色油漆來減輕重量。在第二天,Brauchitsch駕駛著這輛刮掉油漆而露出銀色鋁制車身的W25拿到了那場比賽的冠軍。銀箭這個名字就此誕生。
不過後來,這個故事還是受到了很多質疑。主要有兩個疑點:
1. 當時1934年Eifelrennen站的比賽,只有很少的車隊準備好了符合新規則的賽車。所以實際比賽是按照Formule Libre的規則進行的(Formule Libre是早期沒有任何車型、年代限制的一種規則)。所以理論上是不存在重量限制的。
2. 有資料表明曾經早在1932年AVUS的比賽中,Brauchitsch駕駛的流線型的SSKL就在廣播中被稱作銀箭了。
因此,直到今天還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對銀箭名稱來曆的解釋。

表現:銀箭賽車的優越性能和在賽場的卓越表現令那個年代的所有對手敬畏(包括Maserati,Bugatti,Alfa Romeo,ERA等)。其中,Mercedes-Benz W125 646馬力的F1記錄直到80年代才被打破;Mercedes-Benz和Auto-Union的銀箭賽車在比賽中曾經達到了300公裏每小時的平均時速(更在極速測試中創造了400公裏每小時的記錄),這在當今的F1賽場也是令人驚訝的數字。當然,那段銀箭傳奇的創造離不開那些駕駛它們的偉大車手,他們的名字和無數場的勝利也隨之被永遠地載入史冊:
1934-39:Rudolf Caracciola, Bernd Rosemeyer, Tazio Nuvolari,Manfred von Brauchitsch,Hermann Lang
1954-55:Juan Manuel Fangio, Stirling Moss

接著我們進入主題,分別了解下每部賽車的背景和贏得的比賽:

1. Mercedes-Benz W25 #20
車手:Manfred von Brauchitsch (德國)
比賽:Eifelrennen (Nürburgring賽道) 1934,冠軍
關鍵詞:第一輛銀箭
簡介:上面關於銀箭的來曆的故事中已經介紹了這輛W25和那場比賽的情況。比較有意思的,1934年Eifelrennen這場比賽的曆史照片一直沒有曝光過。幾經努力,最終在英國Bradford的國家媒體博物館裏找到了當時拍攝的幾張珍貴的照片。照片上清晰地記錄了當時刮掉油漆而露出的銀色車身和留著白色油漆的後輪輪毂。一方面,照片本身證實了刮掉油漆這個事實的存在;另一方面,官方試圖隱藏照片的意圖暗示著銀箭身世的背後有著不可告知的秘密。不管怎麽說,CMC通過這款模型眞實地重現了第一輛銀箭的原貌。











2. Auto-Union Type C #4
車手:Bernd Rosemeyer (德國)
比賽:German Grand Prix (Nürburgring賽道) 1936,冠軍
關鍵詞:最強的Auto-Union
簡介:Auto-Union作爲和Mercedes-Benz一樣得到德國ZF支持的車廠,雖然有著名設計師Ferdinand Porsche的加盟,但缺乏賽車經驗和明星車手。所以,Auto-Union初期車型(Type A和Type B)的表現並沒有Mercedes-Benz W25來的好。1936年Porsche在Type B的基礎上增加排量將引擎動力提高到520馬力制造出了更先進的Type C。但不相匹配的前後懸挂卻成爲了瓶頸,讓Type C變成了一台僅有少數車手可以駕馭的猛獸,年輕而有天賦的Bernd Rosemeyer就是其中一位。作爲Auto-Union的當家車手,Bernd Rosemeyer駕駛著難以操控的Type C在1936年勢不可擋,勇奪了包括這場重要的German Grand Prix在內的的5站(3站冠軍賽和2站非冠軍賽)冠軍,從而獲得個人的1936年度總冠軍。











3. Mercedes-Benz W125 #12
車手:Rudolf Caracciola (德國)
比賽:German Grand Prix (Nürburgring賽道) 1937,冠軍
關鍵詞:最快的Mercedes-Benz
簡介:1937年,Auto-Union的設計師Porsche開始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希特勒的大衆項目。因此,Auto-Union Type C在1937年基本沒有什麽改進。相反,Mercedes-Benz的設計師潛心研發出了新車型W125。它不僅初期就達到了575馬力的強大動力,而且還配有DeDion型後懸挂增強了操控性。王牌車手Rudolf Caracciola加W125的黃金組合自然勇不可擋,輕松拿下了自己的第二個世界冠軍。










4. Auto-Union Type C #5
車手:Bernd Rosemeyer (德國)
比賽:Donington Grand Prix (Donington Park賽道) 1937,冠軍
關鍵詞:Rosemeyer最後的冠軍
簡介:雖然Auto-Union Type C比先進的W125落後不少,但是Auto-Union的車手們(Rosemeyer和Stuck)仍然依靠自己的高超車技奪下了幾場偉大的勝利。這場英國的Donington大獎賽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場戰役:
首先,這場比賽是德國銀箭第一次來到英國本土比賽(共有兩次,分別在1937和1938年),讓現場的50000名觀衆首次領略了德國戰車超過200mph的風馳電掣和賽場的統治地位。這也讓在此之前仍然以本地汽車比賽爲主英國賽場,從那以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更多關於這場比賽的介紹,請參看英國記者的這篇文章:When the Germans came to Donington: http://www.ddavid.com/formula1/donig1937.htm

1937年這場Donington Park比賽的另一個重大意義是:它是傳奇車手Rosemeyer的最後一場勝利(他在1938年嘗試挑戰速度記錄中遇車禍身亡)。Rosemeyer認爲13是他的幸運數字:他在1936年7月13號結婚;13天後他在Nürburgring賽道獲得冠軍(駕駛著Auto-Union Type C #4);他最後一次在Nürburgring的奪冠是在1937年的6月13號;在1937賽季的第13場比賽中(也就是這場Donington Park)拿到了他人生最後一個冠軍。



圖爲Rosemeyer在Donington Grand Prix奪冠後他的妻子Elly送上的100只玫瑰。

2012年Audi爲了紀念Bernd Rosemeyer75年前在英國的那場勝利,在英國的Goodwood Revival活動中帶來了包括Rosemeyer當時奪冠駕駛的那輛5號塗裝的Auto-Union Type C在內的所有銀箭賽車(Mercedes-Benz也攜其所有銀箭賽車一同亮相)。詳見:http://www.audi.com/com/brand/en ... d_revival_2012.html







和其他CMC C型相比,這台5號在輪胎管線顔色不同。


5

評分人數




 


      • CobraJack: 完美得一塌糊塗!想給100分的! ...Prestige + 3


      • xiaosu123: 非常棒的一帖!!!Prestige + 3




收藏 分享

 

 
 

 

 

 


2



 

LeeLv.32012-11-3 18:30 只看該作者


 

 

 



Lee 於 2012-11-3 18:33 編輯 5. Mercedes-Benz W154 #26
車手:Manfred von Brauchitsch (德國)
比賽:French Grand Prix (Reims-Gueux賽道) 1938,冠軍
關鍵詞:銀箭 1-2-3 win!
簡介:1934年開始采用的750KG的規則已經不能阻止德國設計師制造出大馬力的賽車。比賽中過快的速度帶來了更多的危險。比賽組織者不得不再次修改規則,對引擎排量加以限制:3升增壓或4.5升自然進氣。早在1937年就預料到規則可能發生變化的Mercedes-Benz當時就開始著手準備新車型的開發,W125的底盤加上全新研制的V12引擎成爲新車W154的基礎。車手陣容方面除了老將Rudolf Caracciola,Manfred von Brauchitsch和Hermann Lang外,還有隨後加入的來自英國的天才車手Richard Seaman。依靠強大的W154,Mercedes-Benz車隊在最終的年度成績表中霸占了前四位。這場法國站的比賽中,Manfred von Brauchitsch,Rudolf Caracciola和Hermann Lang更是以包攬1-2-3名的絕對優勢壟斷了比賽。
當時爲數不多的彩色照片記錄了Manfred von Brauchitsch在那個年代的最大特點:紅色車頭和紅色頭盔。可惜CMC沒有對此進行刻畫,非常遺憾。











6. Auto-Union Type D #4
車手:Tazio Nuvolari (意大利)
比賽:Donington Grand Prix (Donington Park賽道) 1938,冠軍
關鍵詞:Tazio還是Rosemeyer?
簡介:Rosemeyer的意外離世和設計師Porsche的中途離去,讓Auto-Union在1938年陷入了絕境。所幸的是,設計師Eberan von Eberhorst和另一位傳奇車手Tazio Nuvolari在賽季中期的及時加入填補了這個空白。但遺憾的是,相比對手Mercedes-Benz W154,新設計出來的Type D較弱的底盤和懸挂仍然是短板。即使是擁有“Flying Mantuan"美譽的傳奇車手Tazio Nuvolari也只是艱苦地拿下了意大利和英國兩站冠軍。對很多人來說,一年前Rosemeyer在英國Donington Park奪冠的場景還曆曆在目,但此時Auto-Union的陣容中已經沒有了昨日的英雄Rosemeyer。代替他出戰的是Rosemeyer兒子的教父-Tazio Nuvolari(Rosemeyer生前和Tazio是非常好的朋友)。面對來自Mercedes-Benz的強大對手,Tazio頑強地抵擋住了所有的挑戰,仿佛Rosemeyer靈魂附體,奇迹般地爲Auto-Union和逝去的好友衛冕了這一站的冠軍。曾經親眼目睹了1937-38年Rosemeyer和Tazio精彩表演的觀衆也從未料到,此後直到55年後的1993年,Grand Prix才再次回到了英國。同樣是在Donington Park賽道上,偉大的先輩Rosemeyer和Tazio迎來了他們的繼承者:Ayrton Senna。













7. Mercedes-Benz W165 #16
車手:Hermann Lang (德國)
比賽:Tripoli Grand Prix 1939,冠軍
關鍵詞:無所不在的銀箭
簡介:1935-1939年間的Grand Prix的冠軍基本上都被德國ZF支助的Mercedes-Benz和 Auto Union所霸占。其他車廠(如Bugatti,Alfa Romeo 和Maserati)都因承受不了高額的研發費用而始紛紛退出三升排量的Grand Prix級別的比賽。意大利汽車協會也同時宣布,1938年以後在意大利本土(包括殖民地)的所有比賽將沿用1.5升Voiturette(小型車)的規則。這樣,Maserati和Alfa Romeo依靠剛研制出Voiturette級賽車,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在自己本土的一系列比賽中高唱凱歌。但是,Mercedes-Benz卻並不允許別人無視銀箭的存在,即使是在他們自己的國土:Mercedes-Benz決定研制1.5升的賽車在1939年參加著名的Tripoli Grand Prix賽事(在當時的意大利殖民地Tripoli舉行)。於是,采用小馬力版的W154發動機(V8)和縮小版的底盤(4/5大小)的Voiturette級車型W165被趕工出來。兩輛參賽車中的一輛還是在前往Tripoli參賽的船上才最終完工的。就在這場首次亮相中,Lang和Caracciola駕駛的兩部W165戰勝了當時不可一世的Alfa Romeo 158,分列第一和第二,再次證明這個時代的冠軍只屬於銀箭的事實。可惜,由於二戰的爆發,這場比賽也是W165唯一的一次演出。盡管如此,W165仍熱被認爲是二戰前銀箭賽車的一次偉大並且最終極的演化。












8. Mercedes-Benz 300 SL(W194) #4
車手:Hans Klenk(德國) 和 Karl Kling(德國)
比賽:Carrera Panamericana 1952,冠軍
關鍵詞:銀箭歸來
簡介:二戰後Mercedes-Benz工廠在一堆廢墟中開始重建。直到1950年以後,Mercedes-Benz才恢複元氣並考慮重返賽場。出於資金等方面的考慮,Mercedes-Benz放棄了Grand Prix比賽而轉向公路賽。新賽車在引擎設計方面,因資金的缺乏沒有太大的改進空間。但因爲采用了博世的燃油直噴系統,新的3升直6引擎相比原來的化油器版本,動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盡管如此,動力還是比當時對手Ferrari和Jaguar賽車差了不少。於是Mercedes-Benz的工程師想到空間管狀結構的底盤來減輕整車重量(300 SL 就是代表Sport Light),同時車身的強度也可以得到保證。但是采用這樣結構的底盤卻帶來另一個問題:占據了一半車門高度的鋼管結構影響了車手的進出。聰明的設計師再次巧妙地采用了可以提供更大上部空間的海鷗翼式車門,不僅地解決了進出的問題,也成爲300 SL最經典的設計。輕巧穩定的賽車和經驗豐富的車隊,讓300 SL在1952年各項賽事中稱霸。其中,在墨西哥的Carrera Panamericana的那場勝利最爲艱苦。駕駛4號車的的Kling和Hans在途中以200公路每小時的速度撞到了受驚的禿鷹。破碎的風擋玻璃導致導航員Hans眼部嚴重出血。但他要求Kling不要停車繼續行駛,直到70公路後換胎時才停下清理傷口。後來,前擋被裝上了8根鋼條用於預防此類事故的再次發生。所幸的是,Hans用血的代價換來了這場最艱苦的勝利,成爲了賽車史上的一段經典。











9. Mercedes-Benz 300 SL(W194) #21
車手:Hermann Lang (德國) 和 Fritz Riess (德國)
比賽:Le Mans 1952,冠軍
關鍵詞:Mercedes-Benz的第一個勒芒冠軍
簡介:300 SL在1952年Mille Miglia的首次亮相便贏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表現出銀箭的強勢回歸,這讓對手們十分緊張。其中,Jaguar對300 SL的流線型車身帶來的優勢深感壓力。爲此,Jaguar在勒芒比賽前,匆匆地給自己的C-Type加上了空氣動力學外殼來對抗300 SL的流線型車身。但這個草率的變動卻導致了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外殼上的進氣口做得太小而影響了車輛的散熱。結果是,Jaguar車隊中所有的C-Type在比賽初期就早早因故障而退出比賽。Jaguar的這個失誤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Mercedes-Benz 300 SL前兩名的偉大勝利。其中,這輛21號的300 SL不僅幫助Mercedes-Benz拿到第一個勒芒冠軍,它也成爲曆史上第一輛封閉式的勒芒冠軍車。







 

 

 
 

 
 

 


3



 

LeeLv.32012-11-3 18:30 只看該作者


 

 

 



Lee 於 2012-11-3 18:34 編輯 10. Mercedes-Benz W196R #2
車手:Juan Manuel Fangio (阿根廷)
比賽:Argentine Grand Prix (Oscar Gálvez賽道) 1955,冠軍
關鍵詞:最強的銀箭
簡介:1952年300 SL在公路賽的優越表現讓人們更加期待銀箭在Grand Prix的回歸。Mercedes-Benz特意選擇了1954年這個時間點是因爲這一年發生了2.5升的規則變化,意味著Mercedes-Benz可以和其他對手一樣站在同一起跑線來設計新賽車。全新的W196R賽車在引擎、底盤、刹車、動力傳動等各方都非常先進,並且配置了3種軸距和2種車體來適應不同種的賽道(比如:流線型車身適用高速賽道,傳統輪子外露型適用其他賽道)。Mercedes-Benz的頭號車手Fangio駕駛者W196R以絕對優勢拿下了1954年的總冠軍。1955年新隊友Stirling Moss的加入,讓Mercedes-Benz車隊更是如虎添翼。首場在Fangio家門口的比賽創造了F1曆史上最高氣溫的紀錄 (40攝氏度)。因極度的高溫而導致了F1曆史上罕見的14部賽車退賽和16位賽車手相互替換的場面。最終只有2位車手獨自一人完成整場比賽(其中就包括了Fangio)。最終,Fangio駕駛2號W196R拿下冠軍,並創造了單圈最佳成績。賽後,Fangio的右腿因一直靠在被排氣管烤熱的車體而嚴重燙傷,3個月後才得以痊愈,但燙傷的疤痕卻陪伴了他終身。W196R在1954-55年所出戰的12場Grand Prix中拿下了9個冠軍, 當之無愧地成爲曆史上最強的銀箭。








11. Mercedes-Benz W196R #18
車手:Juan Manuel Fangio (阿根廷)
比賽:Italian Grand Prix (Monza賽道) 1955,冠軍
關鍵詞:F1賽場上的最後的一輛銀箭
簡介:在1955年第6站的英國大獎賽中,4輛參賽的Mercedes-Benz W196R不僅全部完賽,而且完美地創造了1-2-3-4的成績。Stirling Moss也在這場比賽中戰勝了大哥Fangio,獲得了個人的首場F1冠軍。但是最後三站的Grand Prix卻由於當年勒芒的災難而取消。這樣,Fangio以領先第二名Moss的絕對優勢提前奪得年度冠軍。最後一站意大利站的“表演賽”中,駕駛著流線型的Fangio在Monza賽道爲Mercedes-Benz摘取了20世紀最後的一個Grand Prix冠軍。下一次Mercedes-Benz的奪冠已經是57年後的2012中國大獎賽。









12. Mercedes-Benz 300 SLR(W196S) #722
車手:Stirling Moss (英國)
比賽:Mille Miglia 1955,冠軍
關鍵詞:最悲劇的銀箭
簡介:首先要說明的是300 SLR和1952年的300 SL沒有任何關系。300 SLR的工廠名是W196S,它是和F1賽車W196R共享引擎和底盤的公路賽車。Stirling Moss駕駛著這輛722號300 SLR獲得Mille Miglia的冠軍後,300 SLR又在隨後添上了Tourist Trophy和Targa Florio的兩場勝利,幫助Mercedes-Benz贏得了1955年World Sportscar Championship的獎杯。遺憾的是,勒芒那場導致82人喪命的悲劇,讓Mercedes-Benz決定在賽季結束後退出所有的汽車賽事,W196(W196R和W196S)的使命也就此終結。Stirling Moss在回首300 SLR的時候,稱之爲 "greatest sportscar ever built - really an unbelievable machine"










13. Mercedes-Benz C9
車手:Jochen Mass (德國), Manuel Reuter(德國), Stanley Dickens (瑞典)
比賽:Le Mans 1989,冠軍
關鍵詞:銀箭再次歸來
簡介:1955年的那場悲劇之後,賽車場上便再也沒有了Mercedes-Benz的身影。直到1984年,瑞士賽車狂熱者兼工程師Peter Sauber找到Mercedes-Benz,請求給他的Sauber C8賽車提供引擎,參加勒芒C組的比賽。雙方隨後達成的協議意味著Mercedes-Benz在1955年後的首次複出。盡管C8和它的下一代C9都表現不佳,Mercedes-Benz卻沒有退卻,反而在1988年進一步以完全車廠的身份支持C9。有了Mercedes-Benz的全力參與,C9在1988年獲得了不俗的戰績,盡管其在勒芒的表現依舊讓人失望。1989年,C9繼續加以改進:Mercedes-Benz不僅帶來了可以爆發720馬力、810牛米的全新M119引擎,而且出人意料地將車身改噴成經典的銀色塗裝。終於,車迷再次看到了久違的銀箭。更令人高興的是,全新的C9沒有愧對銀箭的稱號,在當年出戰的8場比賽中奪下7個冠軍,更是以1-2-5名的絕對優勢最終在勒芒稱霸。Sauber Mercedes車隊也當之無愧地被授予World Sports Championship的稱號。此後,Mercedes-Benz開始全面回歸各項賽事(GT racing, LeMans, DTM, F1),續寫銀箭的輝煌。












13部銀箭的故事終於說完了(很巧,又是Rosemeyer的吉祥數字,呵呵)
感謝觀看!

 

 

 
 

 
 

 


4



 

LeeLv.32012-11-3 18:31 只看該作者


 

 

 



Lee 於 2012-11-3 18:57 編輯 下面是花絮:
Bernd Rosemeyer的座駕(Type C #4, Type C #5):

之前沒有傳統賽車經驗的Rosemeyer卻更好地幫助他快速適應中置引擎的Auto Union Type C。Rosemeyer的名字也成了Type C的代名詞。

Manfred von Brauchitsch的座駕(W25 #20, W154 #26):

Brauchitsch駕駛這兩部車拿到了職業生涯全部三場冠軍中的兩個(另外一個是1937 Monaco站的冠軍)

Hermann Lang的座駕(W165 #16, 300 SL #21):

Lang曾連續三年奪得Tripoli Grand Prix的冠軍(1937-1939),並在1939年被德國賽車機構頗受爭議地評爲爲世界冠軍(按照AIACR的規則實際應該是Hermann Paul Müller)。

Juan Manuel Fangio的座駕(W196R #2, W196R #18):


Fangio駕駛著W196R連續兩年拿到世界冠軍(1954-1955)。

W196 (W196S & W196R):

這三部是W196的代表車型:W196S(Sportcar),W196R(Monoposto), W196R (Streamlined)

W196R和運輸車:







W196R的成功離不開幕後的運輸車:The Blue Wonder

Nürburgring冠軍( W25 #20, Type C #4, W125 #12, W154 #16):

對於每部銀箭來說,Nürburgring賽道的冠軍都意義非凡

Donington Park冠軍(Type C #5, Type D #4):

能夠駕馭Auto-Union猛獸的只有Rosemeyer和Tazio。他們在Donington Park的這兩場以弱勝強、富有曆史傳承的勝利在Audi賽車曆史上具有標志性的意義。兩部車背後的經典,遠比吊牌上的數字更有意義。

勒芒冠軍(300 SL #21, C9):

奔馳僅有的兩部勒芒冠軍車,都成爲了賽車史上的經典

Mercedes-Benz銀箭:

按照奔馳博物館的順序排列給奔馳銀箭來個合影。可惜沒有W125 Streamliner Avus,以300 SL代替。

感謝您從頭看到尾!整理這個帖子我大概前後花了一周時間,也算是對這幾個月銀箭收集的一個總結。
最後,將此帖獻給我親愛的老婆。我想對她說:感謝你這段時間的容忍、理解和支持。你在我心中永遠是第一位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osemeyer 的頭像
    rosemeyer

    rosemeyer的部落格

    rosemey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